上環老字號|被時代淘汰的菜種行!農場向外國批發商購種、本地農夫賣地棄耕!留下種子等於留下香港農業的發展機會?

上環老字號|被時代淘汰的菜種行!農場向外國批發商購種、本地農夫賣地棄耕!留下種子等於留下香港農業的發展機會?

香港老舖記錄冊
尋‧情‧味

  「不是可惜的,它的使命已經完成。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菜種行了。」黃源盛菜種行的第四代傳人,從加拿大回港的Rebecca在店鋪清貨的日子,接受訪問。

 


  一九二〇年代,黃源盛菜種行創立於江門。第二代、第三代傳人在四〇年代末,到上環開設分號。分號業務早年與總行息息相關,擔任大陸、外地的農產品中轉站,同時服務本地農民。五〇年代中,大陸政治局勢漸趨複雜,江門黃氏陸續南下,站穩陣腳的分號成爲獨家。

 


批發用的標籤卡片、零售用的雞皮紙袋。後者印有當年江門總行的聯絡方式,以及六位數字的本地電話號碼,十分珍貴。

 

  香港肥沃、水源充足的農地本就有限。二戰結束後,選擇耕作的難民又會進一步分薄農地。小本經營的本地農民,寧願用最多的土地,儘快種植食用蔬菜,出售圖利。香港地少人多,本地農民必須定期購入菜種。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是黃源盛本地零售的黃金期。黃源盛與外國專門「留種」的農場合作,培育獨家菜種,顧客遍及離島、港島南部和新界。

 


印有菜種名稱的印章,加速包裝批發貨物的流程。

 

  七十年代,中美關係改善、大陸政治運動告一段落。黃源盛跟不少香港老字號一樣,乘著時代洪流起飛。老店當年會收到大量的美國華僑訂單,在超級市場零售菜種,滿足「華人胃」。當年批發生意忙不開交,老闆便訂製印章,加速包裝流程,協助清關。圖中顯示的遲花芥蘭種(Chinese Kale Seed)和交配華冠上海白菜種(F-1 Chinese Cabbage Seed, Shanghai),就是當年其中兩款深受外國顧客歡迎的菜種。

 

  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內地農業也需要與時並進,增加效率。除了透過黃源盛進口商業作物的種子,如洋葱、西瓜以外,先進機械農具也是收購的大宗。

 


店鋪善用「人蔘」種子的罐頭當筆筒!老闆解釋,那只是蘿蔔的日本稱謂。

 

  八十年代中開始,中國加速對外開放。內地農場能向西方的農業批發商,以更低的價錢購入更多種類的農品,香港的農業貿易樞紐地位下降,黃源盛的外貿業務亦告一段落。同期,本地農夫賣地棄耕,零售業務大受打擊。部分黃氏成員開始轉行,進一步限制菜種行的發展。

 

  現代人講求品質監控,很多商品都需要加上「保鮮期」、「過期日」、「最佳食用日期」。Rebecca提醒我們:「考古所得的種子,相隔幾千年都能發芽。」對,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的七十年,香港農業一蹶不振。然而在農業科技進步,全球暖化乃至地緣政治挑戰下,難保香港不會仿傚以色列、新加坡,用前人沒想過的方式,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或者今天、往後都不需要菜種行——但留下種子,就是留下一個機會。

 

黃源盛菜種行

創於︰1920年代

經營︰菜種行

地址︰上環干諾道西11號地下

產品︰菜種、肥料、殺蟲水及農具等等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etnet用戶專享

獨家網購優惠

作為您最信賴的生活夥伴,etnet除了提供全方位的財經及生活資訊,並特意為用戶送上精心挑選的專屬網購優惠!

投資組合
股票組合
會員登入
登記成爲新會員
會員專區
語言
轉色
主題顏色
串流報價服務
數據庫及數碼解決方案
流動平台
Follow us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