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9
七月
尖沙咀海港城|My Melody・Kiki s Lala — 50 周年花火夏祭@海港城 尖沙咀海港城|My Melody・Kiki s Lala — 50 周年花火夏祭@海港城
尖沙咀海港城|My Melody・Kiki s Lala — 50 周年花火夏祭@海港城
推介度:
29/07/2025 - 07/09/2025
22
八月
紅磡香港體育館|保誠保險呈獻 White Summer 林家謙演唱會! 紅磡香港體育館|保誠保險呈獻 White Summer 林家謙演唱會!
紅磡香港體育館|保誠保險呈獻 White Summer 林家謙演唱會!
推介度:
22/08/2025 - 27/08/2025

青年危機?

青年危機?

止凡
財識兼收

  收到一位網友留言,提到一個疑似青年危機的個案,值得討論。

 

  網友留言如下:

 

  「想請教一些理財的意見,我30出頭,最近與一些20多歲的朋友仔交流投資事,都有建議他們多看書與多聽你們的分享。當我被問到實際操作應如何起步時,我建議他們初上路就不如學習巴菲特,投資北美指數基金,都已經有不錯的回報。

 

  其中一位朋友仔問我,同數年前相比,這類指數基金,以VOO與QQQ為例,視乎實際買入時間,少則升了一倍,多則升了兩、三倍以上。而在香港打工,廿多歲做份普通文職工,人工近10年只有些微升幅。以會計Big 4為例,人工多年來沒有升幅。加上,未來香港經濟前景暗淡,能保住份工已算萬幸。

 

  我也頗認同,記得當年畢業不久,人工也只是萬多元,現在畢業生的人工也差不多。反觀,數年前大約200多美元就能買到一股VOO,而QQQ只是100多美元一股。當年一個月只要預留大約數千港元,已足夠買入幾股ETF。如今,年輕人的人工、生活面對高通脹,還想每月買入幾股ETF,相信更吃力。

 

  連買ETF上車機會都愈來愈難,更別說好好享受資產升值。早一陣子,止凡分享由開始『三隻腳』的投資策略至今的財務近況,不論美國高科技指數與歐洲品牌股都有可觀升幅。所以,似乎今天比起昨天更難儲到一筆可觀資產。

 

  止凡常探討中年危機,我們好似忽略了這些青年危機。如果可以,想請教下你意見,甚至拍片分享下,多謝。」

 

現時年輕人的人工追不上通脹,看來愈來愈難享受到資產升值。(iStock)

 

  止凡評論如下:

 

  簡單理解,所描述的是青年人處於無資產的處境,亦由於收入低加上資產價格飛升,也面對儲資產的困難。看見這命題,想到很多過去曾分享的內容,這裏總結幾個重點:

 

  1. 不應以10年前畢業生的人工與今天畢業生去比較,因為同一個人工作10年後,能力與人工應有所增加。

 

  2. 眼前有兩條數,一是資產增值速度,一是人工增長速度,明顯地前者比後者更厲害,要盡力由後者跳到前者。

 

  3. 投資重點在於回報,倘若未來同樣得到20%的年回報,今天帳面價格比過去高也不要緊。從前可以一個月買入數股,今天只能數個月買入一股,那就慢慢收集。

 

  4. 曾經分析過一眾Blogger第一桶金的由來,例如迎來一個大牛市(股或樓)、利用槓桿、高收入人士、生意獲利等,想了解更多,不妨重溫影片。

 

  5. 提問中拿了年輕人的人工與美股比較,美股是過去數年差不多升幅最大的資產,其實還有不少投資項目值得研究,例如中港股票、新興國家市場、加密貨幣等。

 

  6. 為何常說「中年危機」,但沒有說過「青年危機」呢?因為年輕人有時間值,應該有無限憧憬與想象空間,就算轉行、做生意所需要的那份魄力,都是中年人難以比較的。年輕人不應只計著「死數」。

 

  起稿時寫了2000多字,但篇幅所限,還是把不少內容刪減掉,所以決定不日把詳盡討論拍片分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etnet用戶專享

獨家網購優惠

作為您最信賴的生活夥伴,etnet除了提供全方位的財經及生活資訊,並特意為用戶送上精心挑選的專屬網購優惠!

投資組合
股票組合
會員登入
登記成爲新會員
會員專區
語言
轉色
主題顏色
串流報價服務
數據庫及數碼解決方案
流動平台
Follow us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