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以中華文化看中美關係

雷鼎鳴
雷鳴天下

  世界政經格局已經出現本質性的變化,中國在進,美國在退,表面上美國在世界各地似仍採取不少攻勢,但其心態已是防守性的,只是用的手段是以攻為守,以圖可防守得更久。若無此心態,為何美國政壇的一些政客,老是把中國看成是美國生存的威脅?

 

  中美實力本來強弱懸殊,20年前的2001年,美國GDP(以市場匯率計算)是中國的7.9倍,美國有些極右政客看不起中國,當時曾建議以軍事及經濟手段逼中國屈服。但中國倒是國運昌隆,幾件歷史性事件幫了中國的大忙。2001年的911事件,使到美國急於反恐,中國立刻也加入反恐行列,這便替中國化解了7年來自美國的壓力。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自身難保,還要乞求中國繼續買美國債券使其經濟勉強撐得住,這又替中國買來了7、8年的發展空間。2016年,美國的民粹主義造就了特朗普,此人政策錯亂,長遠對中國有利,我3年前在《信報》有文為證,題目是〈貿易戰是特朗普送給中國的禮物〉,內地網民亦以「川建國」或「建國同志」稱呼特朗普,以感其對中國貢獻之情。提到此事,並非想誇耀自己有先見之明,「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知道明顯的事實不值自誇,只是不易理解香港的反對派的判斷為何如此蠢鈍而已。到了2020年,新冠病毒把美國弄得五勞七傷,而中國卻因抗疫成績卓越,國人對政府的支持度大升。看來美國還要2、3年才能擺脫新冠的後遺症。如此一來,從特朗普上任以降,中國又共多獲7、8年追趕美國的時間。

 

韜光養晦 已非吳下阿蒙

 

  中國靠的當然不止是運氣,正確的政策才是真正的關鍵。眾所周知,中國過去採用的國策是韜光養晦,根本不想與美國爭鋒,這符合《孫子》所云︰「不可勝者,守也」。美國若有挑釁,中國只是虛與委蛇,就連1993年的銀河號貨輪事件及1999年美國飛彈炸毀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也能忍辱負重,「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但同一時候,中國也在臥薪嘗膽,努力厚植國力。到了2020年,中國的GDP已追至美國的四分之三,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時甚至已超過了美國,中國早非昔日的吳下阿蒙。

 

  特朗普對中美實力的此消彼長並無足夠的認識,他對其盟國及中國的態度,還自以為美國仍可「力拔山兮氣蓋世」,處處以美國優先,搞單邊主義。到拜登上台,他面對的卻變成為「時不利兮騅不逝」。嚴格來說,他只是在中美關係上發現「時不利兮」,惟有像項羽般盼望著自己的寶馬「騅」能夠不棄他而去。這匹「騅」便是美國的盟國,拜登已認識到,單靠美國已再無法遏制中國,必要再拉攏盟國,甚至組成「冷戰同盟」才可能有效,但不要忘記,有《垓下歌》下兩句為證︰「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拜登是否已無可奈何?美國的盟國是否要跟著指揮棒舞動?要看3個因素。

 

  第一是實力,包括軍事與經濟力量。在軍事上,美國仍佔強大優勢,但對其盟國,她不大可能用兵,倒是在美元霸權等問題上,美國影響力巨大,其盟國也不敢太過逆其龍鱗。

 

  第二是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此點美國已日陷劣勢,中國經濟實力快將超過美國,已幾乎是歐洲及亞洲國家的共識,世界200個國家地區中,130個的最大貿易夥伴是中國,不是美國,你叫這些國家在利益上如何取捨?

 

西方媒體 極力抹黑中國

 

  第三是價值觀,亦即美國的核心戰略。美國不停鼓吹自己與盟國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即民主、自由、人權云云,與中國這一「邪惡」國家的價值觀迥異,所以美國的盟國應該聯合對付中國。在美國領導的西方媒體中,對中國強加負面政治修辭的描述,我們已見怪不怪,我只是懷疑,西方的政客是否真的相信這些描述?她們的真正決策者恐怕也早知這些只是被武器化的假消息,我們見到美國政客對攻入國會山莊的暴徒與闖進香港立法會的暴徒態度南轅北轍,完全的雙重標準,便知其虛偽。美國在中東及北非,殺掉了無數的回教徒,但美國竟仍敢偽造「證據」,說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人滅族(實質上維吾爾人人口增加速度遠超漢人),其實中美政府雙方都心知肚明,這些假新聞只是一種武器,歐洲及亞洲的政要難道會不知嗎?所以價值觀一說,恐怕也作用不大。

 

  面對拜登重搞多邊主義去遏制中國,中國也要調整政策。經濟上要先立足於可站穩腳跟的「內循環」,再而保持開放性搞「外循環」。中國低調,「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但卻又靜悄悄地合縱連橫,成立了世界最大的自由經濟共同體RCEP,又與歐盟拍板了投資協定CAI,把東盟、歐盟等經濟體變成與中國一起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部分。

 

  不過,對一些公然緊跟美國指揮、損害到中國利益的,中國也採用殺一儆百的方法,懲罰澳洲便是例子。對台灣這一中國最關心的問題,可能不久的將來還會關門打狗,完成統一大業。美國雖會反對,但收復台灣正可成為殺雞儆猴,告訴美國人中國人民惹不得的手段,但中國當然也懂得等待,「以待敵之可勝」。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3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