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2
一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推介度:
22/01/2025 - 31/12/2025
24
五月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推介度:
24/05/2025 - 24/05/2028

香港醫護人員罷工是談判雙輸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新型冠狀病毒襲港,確診個案不斷上升,在這危急關頭,香港醫護界爆發了香港史上首個罷工工潮。其實醫護人員對政府的不滿,由來已久。與17年前「沙士」病毒肆虐時期比較,香港人口增加66萬,但公立醫院約2萬9千張床位並沒有增加,甚至醫療資源也沒追上。2016年,港府大規模削減2億5千萬港元醫療開支。

 

  這次香港醫護界的罷工。是由一個有1.8萬名會員的「醫管局員工陣線」發起。這個工會的規模不算大,因為根據香港醫務委員會和護士管理局的數字,1萬8千名會員佔全體醫管局員工約22%。另外,這個工會也帶有政治色彩,是「反修例」運動催生的組織,去年12月才成立,難怪在罷工集會現場,偶爾會出現「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

 

  「醫管局員工陣線」在2月3日號召2000多名非緊急服務人員參與,翌日罷工規模擴大至部分緊急服務醫護人員,共約7000人參加。罷工目的主要是要求港府「封關」,亦即促請港府關閉連接中港的過境口岸,但也包括禁止曾前往內地的非香港籍人士前往香港、要求對那些曾到內地的香港市民進行隔離,加上要確保香港醫護人員有足夠的醫療裝備。

 

  表面上,醫護人員罷工似有崇高理念包裝,認為實施「封關」措施能有效堵塞病毒源頭,但另一方面,這場罷工在香港引發廣泛爭議,特別是在如今對抗疫情的關鍵時刻罷工,罷工肯定會打擊防疫工作,更漠視病人權益。受到罷工影響,香港多間公營醫院專科門診服務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不少病人前往醫院的預約需要延期。

 

  可見這次醫護人員罷工,似乎是忘記了他們參與醫護工作「治病救人」的初心,只為了追求政治目的,加重同僚的負擔,且置市民大眾生命健康於不顧,放棄本有天職,不肯緊守崗位,忘記他們是公職人員,應對市民負責任。而罷工行動最受影響的群體,是依賴政府醫療服務的病人。特別是公立醫院的深切治療部、加護病房、心胸外科、隔離病科及急症科病房,部分癌症、放射診斷服務等,涉及不少病情危重病人,都會受罷工連累。

 

  其實「全面封關」雖是這次工潮的主要口號,然而工會以至醫護人員也表明,「封關」意思不是完全把香港隔絕,而是針對曾到大陸的非香港籍居民實施入境限制,但香港居民或14日內沒有前往內地的旅客、貨運等也不在「封關」之列。但港府可能誤解工會的「封關」想法,只是有感於「全面封關」的難度,因為中港情況特殊,最常使用關口的人是香港居民,很多港人在深圳工作或居住,需要每天往返兩地。如何解決這些「封關」矛盾,工會與港府需要好好商議。

 

  醫護人員罷工,最理直氣壯的理由只有一個:他們目前的醫護裝備不足,需要港府改善和配合。至於「封關」,不是說「封」就「封」,封關後的處理,例如人流物流的影響,醫護工會有否為港府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所有這些,都要從長計議,需要通過談判達成雙贏。這次是談判雙輸,其中一個關鍵,是特首林鄭月娥不肯出席與工會談判,令人覺得她是在擺架子,欠缺誠意,談判怎會不破裂呢?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4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