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3
七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
推介度:
23/07/2025 - 20/10/2025
22
一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推介度:
22/01/2025 - 31/12/2025

研細胞缺氧助治癌 3學者奪醫學諾獎

研細胞缺氧助治癌 3學者奪醫學諾獎

時事要聞

  【晴報專訊】2019年諾貝爾獎首個獎項昨揭曉,醫學獎由3名英美科學家奪得,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對日後治療癌症、貧血等疾病有關鍵作用。有本港專科醫生表示,相關發現有助藥廠研發多款藥物,現已成為部分癌症的主要抗癌藥物。

 

3人的研究發現氧氣含量對細胞新陳代謝和身體機能的影響。(iStock)

 

  3名獲獎科學家分別為美國癌症學家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國醫學家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及美國醫學家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他們將可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獎金。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科學家一直未清楚細胞如何適應氧氣水平變化,3人成功揭示相關機制,又發現氧氣含量對細胞新陳代謝和身體機能的影響。

 

港學者讚揚為後人奠定基礎

 

 

  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教授林青雲形容3人獲獎是實至名歸,他指有關研究揭示細胞缺氧時會啟動調節機制,當中包括缺氧誘導因子(HIF),刺激身體作反應,例如血管增生,結果發現有關機制適用於癌腫瘤及其他細胞,因此透過抑制機制可減少腫瘤血管增生,令癌細胞缺血而死,奠定基礎讓後人研發新治療。

 

  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助理教授林嘉安指出,除了HIF,往後其他學者還藉此發現更多相關基因蛋白,科學家從而研製多款藥物,成功抑制機制及減少腫瘤血液供應,現時已經成為治療胃癌、腸癌、肺癌及腎癌等癌症的主要抗癌藥物,香港亦有病人使用。

 

  林嘉安又預料,有關研究發現將會細水長流,今後學者會繼續藉此作進一步研究。

 

  有關發現更有助治療貧血,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表示,研究同時發現缺氧時紅血球數量的變化,透過控制相關因子,令身體增加促紅血球生成素,產生更多紅血球治療貧血,幫助研發多種口服藥物,梁認為,3人的發現屬於貧血病治療的新突破。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海鮮網購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