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發展】牠們就是這裏的原居民!以守護每個生命為己任的「動物戰隊」
土地,從來都是天地萬物安身立命、扎根之所,每一個生命都有權享用這片天賜的資源,並沒有等級和貴賤之分。
在耕住合一的新界東北地區,人類與動物一直在共享著這裏,和平共處。直至,政府通過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前期工程撥款申請之後,推土機會慢慢入侵這片鄉郊,摘去農地,種出一棟棟摩天大廈。
生活在城市數十年的你未必理解,在鄉郊地方,沒有了農地就沒有了「家」,逾4000隻動物為了成就一個發展項目而失去棲息地;不懂反抗的牠們只能在工地與泥濘之間掙扎生存,又有誰人曾照顧過牠們的感受呢?
趕在發展之前 幫到幾多就幾多
記得在訪問之前,編者跟朋友說起「動物戰隊」,他們一頭無緒,更笑說,誰會自稱為「戰隊」啊?不過,這行為不難理解,說起東北發展,人們或許會想起古洞、收地建屋、看似可有可無的農地…除了這些,你有留意過同樣生活在這一區的動物嗎?
「成立戰隊的目的,就是要趕在發展程序開始之前,幫到幾多動物就盡量幫。」
張婉雯,「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成員之一,一直關注動物議題的香港人,也可以說是其中一名「隊長」。她在整過東北發展過程中,看到很多不公平的事,例如高爾夫球場、棕地等都沒去處理好,卻硬要令東北地區的居民和動物都搬走、自生自滅。婉雯覺得,為甚麼一群受影響的區民,不論人或動物也好,他/牠們對於整個發展區都是「冇Say」,不是政府一句收地,就可以將他/牠們的生活圈毀掉。
「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成員張婉雯
「動物戰隊」的出現就是有一群看不過政府視動物生命為無物的傻子,默默地獻出私人時間,以義工形式運作的一個組織;他們為這群動物爭取生存空間,讓更多人留意到牠們的存在。編者相信,這就是這群人自稱「戰隊」的原因:以守護每個生命而戰鬥。
「發展是香港的大趨勢,長遠下去,政府應否有政策去處理受發展影響的動物呢?」
一個城市要進行發展,無疑是一個很合理的進程。但根據「戰隊」於2017年至2018年鄉郊動物調查結果中顯示,因發展受牽連的家養動物(貓狗)就已經超過4000隻,而這數據是未包括有居民養的羊、牛、兔,和其他沒有主人的鄉郊動物。
動物隨意在這片家園遊走。
人類與動物之間,難道只能二取其一嗎?
所以,婉雯表示,「動物戰隊」的工作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推動政策,他們會約見議員、相關的官員,希望他們可以給予實質的時間表、做法,盡量去推動他們落實具體措施。另一方面,他們會有前線工作,例如絕育放回、安排領養、與村民多討論交流等,主要想告訴他們絕育與醫療的重要性。婉雯更說,有很多時候,戰隊成員還會落手落腳帶動物去絕育,以免牠們過度繁殖。
戰隊成員參與相關遊行。(受訪者提供相片)
下雨了,撐起雨傘繼續前線工作吧!
令人沮喪的是,政府仍沒有一個具體的政策去補償或安置這群動物,一群懵懂、沒有反抗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家將被移平的野孩子……究竟,還要用多少無辜的生命去成全人類所謂的發展?
動物屬於人類? 牠們是這裏的原居民
編者相信,一個人願意義無反顧地投入一件事,一定與自身經歷有關;正正是因為一個「當年的畫面」,令婉雯和其他戰隊成員願意為東北地區的動物而努力;被問到最深刻的事件時,婉雯憶起她第一次入村的畫面。
「第一次入村時,見到兩隻剛出生的小貓,我覺得自己要暈倒了。」
當年的婉雯跟一般人一樣,是一個典形的城市人,在加入戰隊前從未踏入過東北地區,直到第一次跟住在這區的成員入村探訪,才真正接觸這個的鄉郊地區。她說,自己第一次入村時,在一間破落的村屋裏,發現兩隻剛出生的小貓窩在一堆雜物後面。那一刻,覺得自己快要暈倒了,因為整個生存環境很惡劣;一想到這些完全未準備好的鄉郊地區,忽然就會被鏟泥車將它移平,發展成一個個私人屋苑、場商、豪宅的時候,她的心裏就很不舒服。
「在現實當中,有很多動物就是沒主人,牠們也不需要成為人類的私人財產才有資格去生存。」
在東北的人或動物的生活形態,跟城市人的想像很不同。鄉郊的動物未必像「寵物」一樣,更多情況是牠們住在村裏,隨意地到走動,村民會認得牠們,卻就是沒有一個正式的「主人」。這就是婉雯所提到,鄉郊動物是更加接近自然存在的狀態,牠們從頭到尾都是這裏的「原居民」;政府會提出不同的安置或賠償給住在東北的「人」,那這群不懂發聲的生命就不需要理會嗎?
「當這裏變了做地盤,牠們只會像難民般流竄。」
自從政府通過撥款後,推土機逐漸入侵東北,原生態被一個又一個的發展項目與地盤所取代。這群動物就會開始逃離,安好的水源、食物亦會隨著工地的出現而消失,牠們只會變成難民一樣流竄。
我們善於捍衛不公的法案,捍衛生命的自由,卻捍衛不了這群弱小又曾經互相依存的動物嗎?
人類需要為轉變所帶來的後果負責任
面對不停進行中的發展、動物數量很多和政府對此議題的愛理不理和推卸,或多或少都會令戰隊成員感到無力,但就算失望,也不能絕望……
「我又沒想過放棄,但都是那一句,自己可以做到甚麼就做甚麼。」
婉雯表示,自己從關注動物議題到加入戰隊都已經十多年了,不論是自己的做法、心態、體力、時間分配上都總會有轉變,但卻沒有一刻想放棄,因為她不忍心這群「孩子」被社會忽視。
只靠這個十人「戰隊」和義工的力量,根本做不了那麼多;所以,「戰隊」也不斷與政府官員開會,討論如何處理這4000隻正在面臨死亡威脅的動物。但無奈的是,政府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有的說要找漁護署,有的又說要找發展局,在這一刻,又說要找食環署…一個有計劃而妥善的發展,是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尊重每一個住在該區的生命,而政府是絕對要為這4000條生命負責任!
「我們(戰隊)提議政府興建一個流動性和高透明度的領養中心,但絕非『貓、狗場』。」
婉雯口中的領養中心絕非一般的「貓、狗場」,而是可以讓一些適合與人類居住的動物可以有被領養的機會。更重要是,這間領養中心是俱有流通性,動物可以自由地出入,而不是一輩子被關在裏面,這樣就會比較貼近牠們一直以來的生存環境。
牠們要的,只是一頓溫飽而已。
要知道,政府絕對不會在一時三刻解決到東北地區的動物問題,但至少,「戰隊」的堅持是代表他們所追求的價值是對的,這也是一個城市對每個生命的基本尊重,因為從來沒有人可以決定牠們的生死。
Read More:【清拆宿命】 願最後的鎅木廠不會在發展巨輪下枯死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