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3
七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
推介度:
23/07/2025 - 20/10/2025
29
七月
尖沙咀海港城|My Melody・Kiki s Lala — 50 周年花火夏祭@海港城 尖沙咀海港城|My Melody・Kiki s Lala — 50 周年花火夏祭@海港城
尖沙咀海港城|My Melody・Kiki s Lala — 50 周年花火夏祭@海港城
推介度:
29/07/2025 - 07/09/2025

【喪親之痛】我們不能控制生死,但可以助喪親者走出「自責」的困局

【喪親之痛】我們不能控制生死,但可以助喪親者走出「自責」的困局

吳思源
看透生死

  喪親是很痛苦的經驗。即使靈性修養極豐富的盧雲神父(Henri J.M. Nouwen),在母親過身後,也經歷極大的悲傷。他在「念母親––盧雲跟父親談生死」(“A Letter of Consolation”)中,多次提出他内心那不能言喻的哀慟。

 

  「母親離世時,我們都經歷沉重的失落感和無力感。我們深愛母親,甘願做任何事去紓緩她的痛苦,可是我們站在病榻旁卻無能為力。有時,我們注視著醫護人員,幻想他們能改變一切,卻發現眼前竟是無可避免的死亡––我們早晚也要接受的事實。」

 

  這是一份錐心的痛苦,眼白白看著自己一生最愛的人,一步步走向死亡,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如此,輔導喪親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抒緩他們因自覺無力阻止至親死亡,而産生的罪咎感甚至自責自恨。 許多喪親者會懊惱自己是否疏忽了照顧逝者的健康、是否遲了帶他去檢查身體、是否找不到最好的醫生等等。這些自罪感若得不到紓解,直接影響到喪親者的情緒健康和往後的生活。

 

  要達致這個目標,輔導者須首先耐心聆聽喪親者的傾訴,了解他在整個喪親過程(有時長達一兩年甚至更久)中的掙扎和心路歷程,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努力和限制,從而看到生命本質和死亡的必然性。

 

  與此同時,喪親者也因經歷失去(loss),以前一起生活的至親離世了,他不單止感到孤單和無所適從,甚至感到「被捨棄」的一份空洞,他感覺自己好像懸浮在半空,活得很不真實。

 

  許多喪親者對我說,尤其在逝者後事辦妥後,當他下班晚上回到家中,用鎖匙開門那一刻,有種不知為了什麽(what for)的感覺。 以前裡面有個人,或是配偶,或是父母,也許常生爭拗,也許話不投機,但無論如何都有一份「關係」(Relationship),而原來正是這份關係(有時甚至是不甜蜜的關係),不知不覺之間賦予了我們生活作息的意義。

 

  但現在這個關係斷絶了,喪親者再沒有任何「連結」(connection),也因而失去了意義。這亦解釋了為什麽許多人當共處幾十年的老伴離世後,為什麼會精神萎靡以至一蹶不振,甚至在短時間内無疾而亡。

 

  無怪在壓力指数的排序上,喪親(特到是喪偶)佔第一位。 因此,輔導和幫助喪親者走出幽谷,重拾生活的意義,積極的活下去,乃不可或缺的工作。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2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海鮮網購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