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5
九月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推介度:
25/09/2025 - 19/10/2025
23
一月
香港演藝學院|林日曦年度癲喪喜劇《大反枱日》 香港演藝學院|林日曦年度癲喪喜劇《大反枱日》
香港演藝學院|林日曦年度癲喪喜劇《大反枱日》
推介度:
23/01/2026 - 08/02/2026

香港回歸21年算帳:差強人意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7月1日是香港回歸21周年的紀念日。特首林鄭月娥與丈夫林兆波,3位前特首包括董建華、曾蔭權和梁振英以及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等各界嘉賓共約2400人出席慶典。國旗與區旗在國歌伴奏下冉冉升起。回歸21年後的香港,究竟交出甚麼成績單?

 

  香港於1997年回歸,到現今2018年,算一算帳,這21年來,香港產生了甚麼變化?或可從政治、經濟和文化這三大範疇分別言之。

 

  在政治上,按照「中英聯合聲明」,回歸後要讓香港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所謂「自治」,意指主權國家授權地方政府,以相對自主方式產生執政及議政代表;其治理的公權範圍愈廣,自治的程度愈高。但自治權有多大才算「高度自治」?這21年來,香港不少政界中人,似乎仍在瞎子摸象。

 

  1984年,鄧小平會見香港各界訪京代表團時表示:「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這個自信心。」鄧小平的勉勵,令不少港人對「高度自治」充滿憧憬,深信香港可以實現全民普選。但現今的領導人習近平,對「高度自治」又有了新的解讀。

 

  在去年10月,習近平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工作報告時,一再重申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並強調要把「全面管治權與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但這種「有機結合」的具體細節為何,恐怕香港政界的建制派或非建制派,同樣是瞠目結舌。換言之,回歸21年,香港人才如夢初醒「表錯情」,要重新認識「一國兩制」的真正內涵。

 

  次說經濟。回歸21年來,經歷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世紀之交時互聯網泡沫破滅、2003年「沙士」疫情爆發、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等風雨洗禮,香港經濟一直震盪。幸好21年來,香港經濟年均增長率達3.4%,算是相當不錯。但與民生有重大關連的房屋問題,香港特區政府始終無法解決。過去21年,三位前特首都看重房屋政策,可惜成效不顯。董建華管治時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容許地產商以此為由,以超低的補地價興建大量私樓出售,在逆市中為地產商帶來豐厚利潤。曾蔭權管治時則停建停售居屋,減建公屋,又以勾地政策取代定期賣地,結果到2009年金融海嘯後,由於供應不足,樓價持續攀升。

 

  2012年7月梁振英上台後,雖再次制定長遠房屋策略,但私樓價格在過去5年再上升4成多,房屋大量空置,加上大量不明來歷資金由內地流入本地樓市,而梁振英推出的「辣招」毫無作用,香港市民的居住情況更加水深火熱。且看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有無奇招處理這個燙手山芋。

 

  最後談談文化。在殖民年代,港英政府強調「積極不干預」的文化政策,無意建立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回歸後,特區政府隨即把推廣中華文化列入施政綱要,可惜急於求成,無論是初期的母語教育,或是其後的「國民教育」,都不得善終。文化政策最大的弊病,是附上政治包裝,因而被標簽是為政治服務,引起民間疑懼。

 

  總的來說,為香港回歸21年算帳,這份成績單可歸結為四個字:差強人意。這句成語出自《後漢書》,意思是勉強令人滿意。如果打分數,大概是50分吧!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7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