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8
十一月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推介度:
28/11/2025 - 29/11/2025
08
七月
沙田新城市廣場|新城市廣場呈獻《Toy Story反斗奇兵》30周年 【反斗萌友@New Town Plaza】 沙田新城市廣場|新城市廣場呈獻《Toy Story反斗奇兵》30周年 【反斗萌友@New Town Plaza】
沙田新城市廣場|新城市廣場呈獻《Toy Story反斗奇兵》30周年 【反斗萌友@New Town ...
推介度:
08/07/2025 - 03/09/2025

創科政策 要更進取

石老師工作室
為理發聲

  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景,很大程度視乎今天我們有多重視創新及科技。新一份《施政報告》在創科方向的着墨及所投放的資源,總算比去年更多,而在創科領域個別範疇上,若可以更進一步,做得更多兼更透徹,才可更快捷而有效地啟動「創科」這個經濟引擎。

 

  雖然行政長官刻意回應土地房屋的難題,但多元經濟發展才可讓政府有更充裕的財務資源,解決包括土地房屋在內的複雜問題。有本地學者雖也歡迎政府在創科上增撥資源,但仍認為做得不足——最少在幾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她的真知灼見,的確值得社會一再深思。

 

  一、研究基金仍未足夠。今時政府在創科共投放約280億元,比上一份《施政報告》的預算減少,實在略嫌不足。其中向研究資助局「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似乎很多,其實只是香港2.66萬億元的GDP不足1%(約0.75%),政府曾承諾投放GDP的1.5%,約450億元做科研,未知何時可兌現。

 

  二、吸引及留住人才力度不足。一個國家及地區創科研究及產業的發展,都視乎人才的質與量,而環球創科的競爭,根本就是「搶人才」的競賽,成功者便可捷足先登,搶佔創科的先機。因此,環球人才,尤其是創科專才,一直十分緊張,但香港吸引或留住相關「博士後」人才的條件及誘因均不足夠,也不太吸引,而且名額和資源都有上限,例如今年5月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反應就不算太熱烈,這或與資源單一向大學傾斜有關。至於商業機構的研究補貼亦相對有限,優惠政策又不足,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吸引大學以外的科研人才,同樣重要。今時政府必須有一個「創科香港」的願景,而不應只滿足於「有一個方向」。

 

  三、數據未全面開放。社會一直有聲音指政府開放數據做得不夠。有人說「得數據,得天下」,智慧城市發展,數據是關鍵。今時基本如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發展也不理想,連發展「時間表」也付諸闕如,智慧城市怎樣做到?政府聲稱要成為「智慧政府」,若投放大量資源,數據只開放予個別機構研究,或局部應用,且僅停留在試驗階段,在有限的社區應用,那何年何月才可落地?與其讓技術停留在「實驗室」,不如就與其他人合作、廣泛進行Live Lab(實地測試),才可更快取得成果。

 

  四、促進「再工業化」方向正確。今時政府撥共40億元,建智能生產綫及生產設施,正彌補過去本地創科產業「上游(研究)突出,下游(生產)不接」的失衡,為本地經濟及就業帶來更多機會,則值得支持。

 

  《施政》點評二之一。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