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4
一月
啟德體育館|BLACKPINK WOLD TOUR <DEADLIE> IN HONG ONG 啟德體育館|BLACKPINK WOLD TOUR <DEADLIE> IN HONG ONG
啟德體育館|BLACKPINK WOLD TOUR IN HONG ONG
推介度:
24/01/2026 - 25/01/2026
08
八月
香港演藝學院|滙豐160週年滙聚怪招《笨蕉大劇院》 香港演藝學院|滙豐160週年滙聚怪招《笨蕉大劇院》
香港演藝學院|滙豐160週年滙聚怪招《笨蕉大劇院》
推介度:
08/08/2025 - 18/09/2025

逾6成人中央肥胖 女比男多

逾6成人中央肥胖 女比男多

時事要聞

  【晴報專訊】港人對肥胖意識不足。有調查發現,逾7成受訪港人不知道何謂體重指數(BMI),約6成人BMI屬肥胖及有中央肥胖問題,後者女性的比率較男性高。腎科專家指,肥胖者較常人患腎病機會高83%,建議市民每周進行150分鐘快步行、行樓梯、洗車等運動,及定期檢查血糖及血壓。

 

女性中央肥胖的比率較男性高。(iStock)

 

  香港腎臟基金會、香港腎科學會、醫管局及衞生署於今年初在本港12個屋邨訪問1,179名市民,發現74%受訪者不認識BMI;而在920人當中,56%人BMI超標,即超過18.5至22.9的正常範圍;又在678名受訪者中發現63%人屬中央肥胖,值得關注的是女性的比率較男性高。

 

 

  基金會主席雷兆輝表示,結果反映社區的肥胖問題不容忽視,「63%人不知道每周建議運動量,52%受訪者在受訪前的一星期,沒有足夠運動;近半人每天沒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

 

宜做中等強度運動

 

  2014年衞生署調查曾顯示,39%受訪成年港人屬超重或肥胖。香港腎科學會主席鄧智偉表示,肥胖是糖尿病和高血壓主要風險因素,而患上慢性腎病的風險亦比常人高83%,「本周四(9日)為世界腎臟日,預計未來10年全球患上慢性腎病的人數將增加17%。」

 

 

  鄧說,肥胖可導致局部腎小球硬化,令患者的脂肪組織出現發炎因子,引起蛋白尿及高血壓,及腎功能衰退,糖尿病亦會令患者血管糖化,同樣影響腎功能。「如市民BMI接近23,應該提高警覺,而早期腎病病徵不明顯,小便有泡,是蛋白尿的病徵。」他補充,現時本港約9,000多名末期腎病患者接受替代治療,每年發病率是每100萬人有171人,多數患有糖尿病及腎小球炎。

 

高永文(中)昨與醫護人員及病人齊跳Salsa運動舞。

 

  鄧建議市民每周做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步行、在平路上踏單車、行樓梯、抹地、家務,同勤於檢查血糖、血壓。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亦呼籲市民,每天喝6至8杯流質,包括清水、清茶、奶、清湯等飲料。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3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