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美研究推翻「植物油健康」:膽固醇降幅愈大 心臟病風險反升

美研究推翻「植物油健康」:膽固醇降幅愈大 心臟病風險反升

時事要聞

  【晴報專訊】過往營養師的膳食建議,均提倡以含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取代動物飽和脂肪,有助心臟健康。但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不飽和脂肪的確有助降低血膽固醇,但降幅愈大,卻反而增加心臟病死亡風險。

   

多吃高纖食物和優質蛋白質,可減心臟病風險。

 

  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IH)重新分析一項45年前的研究,在明尼蘇達州9,423名國立精神病醫院及護老院的院友中,部分人以粟米油取代飽和脂肪,跟其餘進食高動物脂肪膳食的人士作對比。

 

  研究結果發現,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的確有助降低血膽固醇,但並無出現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的效果;而膽固醇降幅愈大的病人,死亡風險反較高。研究結果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醫生:只選粟米油說服力不足

 

  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指,研究只選用了不飽和脂肪中的粟米油來取代飽和脂肪,難以判斷是否所有不飽和脂肪均會增加心臟病風險,他認為,應測試不同食物以作確認。而且,進食高糖份食物、遺傳因素等,亦是心臟病成因之一。

 

  他指出,不飽和脂肪有多種,包括Omega-6及Omega-3,而兩者攝取量須保持平衡;過去已有研究指,過量攝取Omega-6會增加血管發炎反應,若再加上吸煙等危險因素,或助脂肪在血管積聚,而栗米油、太陽花籽油、南瓜籽油、加工食物等均含Omega-6,而Omega-3則源於深海魚油。他建議,市民可轉用橄欖油來代替。

 

  另一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認為,研究若只選取栗米油,說服力不足。他提醒,膽固醇可助細胞運作,需適量攝取,亦不宜側重某一種脂肪。

 

  美國註冊營養師羅嘉敏指,引致心臟病成因多,如壓力、體重控制等,建議除不飽和脂肪外,應多吃高纖食物和優質蛋白質。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2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etnet用戶專享

獨家網購優惠

作為您最信賴的生活夥伴,etnet除了提供全方位的財經及生活資訊,並特意為用戶送上精心挑選的專屬網購優惠!

投資組合
股票組合
會員登入
登記成爲新會員
會員專區
語言
轉色
主題顏色
串流報價服務
數據庫及數碼解決方案
流動平台
Follow us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