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近觀|走進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沒有工人仍繁忙
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是全球首個零碳碼頭。(黃燕明攝)
甚麼是智慧零碳碼頭?偌大的碼頭上根本沒有半個人,仍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繁忙景象。清晨的陽光灑在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集裝箱碼頭,只見一支支機械手,一輛輛無人駕駛車,見不到傳統碼頭中穿行的人類。碼頭上正好有兩艘長度達到399.9米的全球最大集裝箱貨輪停靠在泊位上。依靠天津港首創單小車岸橋+地面解鎖站+水平堆場邊裝卸的全新自動化碼頭工藝,正在不停地將集裝箱吊裝到貨輪上。
碼頭耗能均來自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綠色低碳節能。(黃燕明攝)
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8月29日組織境外記者赴天津港參觀,了解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應用創新技術重塑港口運營範式,推動港口綠色化與智能化協同發展。一大早出發,在長達3小時的車程後,記者終於來到渤海之濱的天津港碼頭,從七彩廊道步入觀景平台就感受到一股震撼,不枉了這麼長的車程。
天津港碼頭不僅智慧零碳,海關、海事局等也提供一站式智慧服務。(黃燕明攝)
講解員表示,「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雙懸臂軌道吊,它一側進行外集卡作業,另一側進行內集卡作業。智能化自動解鎖站,鎖主要起到固定箱子的作用,為防止船舶晃動時甲板上層箱子滑落到海裏,而它的所有操作都是通過機械臂來完成的,相比傳統的人工拆掛鎖,機械臂的操作更加安全、高效。」
碼頭實現能源自給自足,耗能均來自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天津港是京津冀的海上門戶、新亞歐大陸橋重要節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作為世界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天津港的碼頭等級是30萬噸級,航道水深-22米,擁有220多個泊位,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航運貿易往來,班輪航線達148條。天津港的岸橋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的岸橋,起升高度可達到54米,供世界上最大集裝箱船舶在此停靠和作業。截至2024年底,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300萬標箱,位列世界港口第八位。
零碳碼頭採用工業美學理念設計的 「七彩」,每種顏色都有著特定的含義。(黃燕明攝)
作為全球第一個純5G碼頭,天津港碼頭生產的作業全過程無人化。130餘部智能水平運輸機械人ART自動運送貨櫃,機械臂負責為ART與貨櫃解鎖,海關無人閘口設備自動識別信息並上傳到海關系統,當電量不足時,ART會自動定位到路旁充電樁充電,充滿電只需一小時,可連續作業12小時。碼頭自2021年起實現能源自給自足,消耗的所有能源均來自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天津港副總裁楊杰敏對記者表示,「碼頭上共有五台風機,風電裝機總容量為24MW,光伏板鋪設面積約1.6萬平方米,年發電量共計5863萬度左右,我們碼頭真正做到了100%使用電能,電能100%為綠電,綠電100%自產自足,這也說明了我們的碼頭是一個綠色、低碳、節能的碼頭。」
智慧碼頭裝卸貨物用的是全新自動化碼頭工藝。(黃燕明攝)
大型集裝箱裝卸設備自動化率達到80%以上
楊杰敏稱,在推進生產自動化方面,推動傳統集裝箱碼頭、乾散貨碼頭智能化升級,大型集裝箱裝卸設備自動化率達到80%以上。全棧自主可控集裝箱碼頭管控系統JTOS迭代升級,搭建「5G矩陣」,200座5G基站實現集裝箱碼頭全覆蓋。「碼頭的5G和北斗系統,現場共設有12個5G基站和1個北斗基准站,所有通訊都通過5G完成,是天津港和中國移動共同研發的。」
天津港副總裁楊杰敏為記者講解碼頭的最新技術。(黃燕明攝)
儘管港口大型設備自動化程度已經達到80%,但在備受關注的機械人應用方面,楊杰敏表示,港口環境相對惡劣,港口環境具有高溫、高濕、高鹽霧等特點,加上重型貨物裝卸和車輛往來頻繁,一般機器人難以適應。為克服這些挑戰,天津港採用了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ART)和智能調度系統,並開發了港口大模型PortGPT,用於實時風險識別和作業監管。未來天津港計劃進一步拓展PortGPT的應用場景,如調度指揮和辦公輔助,以提升智能化水平。
攝影、撰文: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