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變局外資減 港招商聚焦亞洲
25/11/2022
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有境外母企的駐港公司2019年以來首跌破9,000間,美資跌勢尤為明顯。隨着近年美國頻繁遏華,香港未必能再如往昔,可輕鬆遊走於東西世界;但作為內地跳板角色始終未變,招商引才時要更摸清去全球化的趨勢,聚焦亞洲作招徠,特別是東南亞公司,傳統美歐企業今後或只能盡力挽留。
港角色起變化 中資企首超美
截至今年6月,駐港公司總數8,978間,當中1,411間為地區總部,按年少了46間,與3年前高峰比則減少130間。防疫措施縱有中短期影響,外企來源展現更長遠的轉勢。
地區總部之中,美資10年前仍獨佔24.4%(333間),現已斷續跌至17%(240間),首次被佔17.8%的中資趕過。美國從前朝特朗普起執意阻止中國冒起,祭出不同制裁,美企已不能再單純以經濟利益看待扎根本港,還要顧及潛在政治風險。
事實上,特首李家超日前往曼谷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並沒與西方領袖會談,明年可否親赴美國出席會議,也尚存變數。無論是出於地緣局勢變化,抑或東南亞增長勢頭,港府今次外訪瞄準東盟,力爭對方支持加入以亞太為重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都符合本港今後定位。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可見將來難以與中國完全脫鈎斷鏈,但勢必減少依賴內地;而近月俄烏戰事正進一步加劇去全球化浪潮,令各國將安全置於效益之前,致力縮短供應鏈,結果都可能是新的區域合作和整合。
據悉,香港與東盟2019年簽訂自貿協議時,難題之一是本港已是開放市場,無法給予對方好處如免關稅。駐港外資企業以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最多,倘本港能加入RCEP,累計增值原則有助招徠更多亞企,但港府也要交出清晰策略,闡釋增設中轉站比直接落戶內地,將有何財務或法務等優勢。
本地政商團近日曾拜會的泰國首富謝國民,在港有控股和上市公司。雖然當地在港掛牌公司為數只近40,但最大加密貨幣商Bitkub據報也有意前來。港交所和其他金融機構除了助中資走出去,也要更積極拉攏東盟龍頭企業,協助他們擴大對華和區域生意,不讓新加坡專美,尤其是當對方近年已吸納了本港一些既有或潛在的中資客戶。
增駐點助引才 考慮東盟簽證
施政報告指出,今後透過全球14個經貿辦招商引才。本港在東南亞現於曼谷、雅加達和新加坡設有3點,惟中東只有1個,南美更是沒有。以亞洲區域差異之大,港府固然可考慮在東盟之中與本港經貿往來已數一數二的越南加設駐點,但也不能忘卻剛與本港展開自貿談判的秘魯,以及與華關係同樣不錯的拉丁美洲諸國。
本港有不少針對內地人才的專屬簽證安排,隨着本地政商界與東南亞也愈趨走近,今後或也值得考慮為當地人才提供更便捷的就業居留路徑。
【你點睇?】今年諾貝爾獎10月6日起揭曉,你認為特朗普能否獲得和平獎?►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