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需警惕 安全開關減變數
31/03/2022
港府以極嚴政策應對第5波疫情近3個月後,特首林鄭月娥昨日承認,人才流失及高層管理人士離開是不爭事實。當局相信人力外流只屬暫時,但入境檢疫、全民強檢等限制和變數,倘愈繁多又持續,國際企業、專業人士確愈可能不再回流,當局必須因應近鄰部署,審慎寬限、做妥統計和預案,以求知己知彼。
金融地位較穩 創科挑戰不絕
內地近日再三強調動態清零立場下,本港要恢復無檢疫通關,無疑有可能延遲,唯有竭力外防輸入、內求谷針,爭取及早制定更完整復常路綫圖。
林鄭表示,明白有企業或個人關注和憂慮,香港在疫下能否保持國際地位和商務角色,但最重要是保持傳統優勢,相信疫情過後,仍可有更好發展。
按照各界廣用的入境處統計,本港去年底爆發Omicron疫情後,關口絕大多數日子錄淨流出,3月上旬隨着疫情攀升,最多曾逾4,200人淨離境,無論是逃避疫情,抑或隔離檢疫,皆非社會樂見。
據林鄭解釋,明天禁飛令解除時,將有大量人士入境,有關數字只能反映有限「通關」下的人員流向。只是,本港過去幾年挑戰重重,去年底人口確已跌至740萬,英國媒體常強調當地吸納的逾半為高學歴、專業港人,港府若繼續不統計和公布實際移民,怕會影響人力規劃和經濟發展。
本港背靠內地龐大市場,是大灣區重要跳板,當局昨日聚焦的滬深港通生意,最大競爭對手新加坡無從瓜分,股市深度亦難比擬。當地礙於民情反彈,近日才迫於公布提升專才門檻,有分析亦指不少人才僅因本港疫情限制暫時外遷。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不覺得本港金融中心地位長期受創。
反思入境漏招 考慮居家檢疫
然而,當全球愈趨重新連結,本港愈遲才能歸隊,在優勢稍遜的範疇,如科技創新、物流採購,未必能收復失地,須早有預案應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上周宣布重啟免檢疫通關、寬減社交限制的翌日,隨即出席英資家電商Dyson環球總部開幕禮,聲言絕不會關上國門,科企將前赴人才充裕自在的地方,保證雙雙倒履迎接。
面對港府嚴格防疫限制,國際商界已施壓抗衡多時,11家航企聯署呼籲取消機組起飛前和抵港時的檢測要求,只是較高調例子。當局明天縮短居民回港的檢疫期後,一方面要努力重點為老幼谷針、加強迅速圍封強檢和追蹤的能力,以免檢疫酒店走漏變異株,導致社區大爆發的歴史重演,另一方面也要虛心聆聽各方訴求,盡量在善用科技、顧及安全情況下,滿足入境居家檢疫、親子同場隔離等不同呼聲。
上海改弦易轍近乎半「封城」後,新華社日前亦引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撰文,強調動態清零、防疫從嚴從緊,幾可預期本港將較難如願,爭取同時與內地及海外恢復人員往來。當局唯今只能盡快對外敲定開關時間表和藍圖,且小心處理懸而未決的全民強檢計劃,以免稍一不慎,再次激起各方疑慮。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