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問題牽連廣 穩樓市保經濟
21/10/2021
內地重手調控樓市,房企傳統「金九」不再,70城市樓價按月微跌,是逾6年來首次下滑。中央堅持房住不炒、抗衡房地產綁架經濟的大原則未變,但住屋畢竟牽連甚廣,涉及金融系統敞口、地方財政,以及個人財產等範疇,副總理劉鶴等中央高層近日頻頻放話,強調房地產風險可控,回應市場疑慮。為免過猶不及,管控樓市的不同措施料將適當鬆綁,以保整體經濟增長。
劉鶴易綱放話 房企風險可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的一手商品住宅銷售價,9月按月下跌0.08%,為2015年4月以來首見,以廣東湛江的1%跌幅最大,省會廣州也跌0.01%。整體二手樓價下調0.19%,連跌兩月,經濟較弱的三綫城市尤甚。
不同調查均顯示內房正價量齊跌,恒大和個別財困同業,據報已開始割價求售、以樓抵債,市場猶恐波及財金系統。
恒大負債總額貼近2萬億元人民幣(約2.43萬億港元),牽涉逾百間金融機構,但劉鶴在金融街論壇的書面致辭開宗明義指,房地產市場只是出現個別問題,風險總體可控,整體市場健康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
央行行長易綱亦一周內第二度派定心丸,有信心避免恒大的風險傳染其他房企,以至金融部門,觸發系統性風險。凡此種種皆反映中央已有一定準備鬆綁,遏止問題擴散。
以江浙為首,賣地每年可佔各個省政府逾半收入,房地產遇冷就有波及地方財政之虞。根據官方資料,8月賣地收入按年跌了近兩成,目前流拍比率亦升到至少2018年來最高,問題倘不能緩減,背負最少18萬億元債務的地方政府,恐將百上加斤。
況且,內地城鎮多達9成家庭自置物業,央行數據顯示民眾近6成資產鎖在磚頭,是財富增值的主要途徑。河南南陽近期就有數以十計業主拉隊抗議,入市不足一年跌了3成,堅持發展商退錢。
樓市健康不變 免殃金融系統
樓市淡風令業主自覺身家縮水,減少消費意慾,難免拖累近期低位回升的零售市道。上至水泥、下至經紀,房地產建築從業員數以千萬計,中介商「貝殼找房」近日悉數裁調了整個上海調研部門,全行失業大軍趨增,勢影響內需和內循環的發展大局。
房地產周邊行業佔中國GDP近3成,更超不少國家,中央一直認為妨礙了經濟朝高科技和高端生產轉型。長遠要推動房住不炒,解決住房難的痛點,又要避免地方運動式遏制樓市,出現價量腰斬,必須小心平衡。
正如劉鶴所言,中央正滿足合理的資金需求,央行上月釐清金融機構仍可批出開發貸款,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亦按月增20.8%,回升至690億元。在地方層面,政府亦紛紛修正過嚴政策,哈爾濱本月起為高學歷人士提供多達10萬元首置資助,又放寬按揭樓齡限制,珠海、惠州等大灣區城市亦已公布調低二手房買賣個稅。
只要穩定樓市,避免短期大升大跌,長遠繼續健康發展,中央就更有把握撑住近月失速的經濟勢頭。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