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市道回穩 商家須轉型闖新天
24/04/2017
本港零售市道經歷兩年下跌,暫見回穩,隨着五一黃金周將至,預計訪港旅客人數增加,商戶除了以禮待客,做到賓至如歸,更應懂得變陣,才能重新振興本港零售業。
今年首季訪港旅客人數回升,1至2月近966萬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4%,而3月份上半個月增加了5.5%,內地客更多了7.3%;這主要受惠內地實施禁韓令,促使更多內地客來港旅遊。
此外,歐洲近年經常發生恐怖襲擊,相信會有部分內地遊客以安全理由,選擇來港旅遊。再加上今年是本港回歸20周年,當局會舉行多項活動慶祝,相信可吸引更多遊客來港消費,有望提振香港零售市場。
內地客講品味 不再一味炫富
內地自由行來港人數回升,未必令本港所有零售業受惠,尤其是奢侈品市道至今仍未扭轉頹勢。內地持續反貪腐,商人不敢再買名貴手錶或手袋送禮,自然令奢侈品滯銷,加上現時來港消費的內地客,不再是財大氣粗的富豪,而是中產人士,他們購物不是一味炫富,而是講求品味。
名牌奢侈品撤出購物區黃金地段,取而代之是一些中價品牌或輕奢侈品牌,例如某外資服裝店早前在港開店,吸引大批人排隊試衫,都凸顯中產客已成了零售的主導。
中價貨講創意 追求薄利多銷
中價品牌能在逆市中脫穎而出,原因有三。一來售價較大眾化,客源較奢侈品廣。其次,中價貨的客源不如奢侈品以內地客為主,受自由行人數下跌的影響較輕微,抗跌力也較強。更重要的是,中價品牌大多採取薄利多銷策略,例如該外資服裝店在港銷售的產品,跟在國內同步,每月推新產品,既可保持新鮮感,又可讓港人毋須到外國就可買到最新款服裝,自然收到其門如市、旺丁又旺財的效應。
中價品牌能在零售市道低迷下殺出血路,反映母公司因應經濟環境作出業務轉型,在銷售策略也作出改變,追求貨如輪轉。
因此,商家除了花心思,在黃金消費檔期招徠客人外,還要務實及彈性應對,不斷作出自我調整,還要推陳出新,才能留住客人。若本港商戶都抱持這種態度,不但能提振生意,還有助本港零售市道回升。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