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戰士身上的薄弱盔甲

戰士身上的薄弱盔甲

屈穎妍
暢所欲妍

  今天,看到《明報》頭版一張照片,觸目驚心之餘,更是動容。

 

  那是兩名護理人員跟一位警察合力搬屍的照片,讓人震驚的不是那具附有黃色標籤的新冠患者遺體,而是七手八腳抬起它的那三個人。

 

  兩名醫護,穿的都是普通雨衣式的保護衣,褲管、鞋、臉孔都暴露於空氣中。那名警員就更乏保護了,他甚至連最簡單的保護衣都沒有,只穿一件夏天短袖制服,一個外科口罩,一雙薄手套,就這樣,把新冠遺體抬上車。

 

 

  圖片說明是這樣說的:「昨日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旁邊的善別室外面,記者所見,室內放了多具遺體,而室外有遺體置於地上,有護士表示不夠氣力搬動遺體,請在場警員幫忙,警員聞言上前協助……該警員未有穿保護衣,事後向記者稱『都係幫人啫』。」

 

  我想起,警隊一哥經常說的「小角色,大意義」。

 

  平日,伸一下手幫忙抬抬,好簡單。但在今天非常時期,這一下援手,就不單是力量,還是膽色和無私精神。

 

  這位小警察本來可以袖手旁觀,抬出千百個理由:這不是我份內事、我沒保護衣喎、連頭套臉罩都沒有幫唔到你……但他不假思索就伸出援手,這就是香港警察。

 

  當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漸遠,這種義不容辭,格外暖心。我見過地鐵上一位篤著拐杖的伯伯,因為口罩跌了下來,露出鼻子,旁邊女士立即惡言相向說:「阿伯,你戴返好個口罩啦!」然後掩著鼻站起來,轉到較遠位置,還一直怒目注視老伯。

 

  因為疫情,讓大家忘了,世上有些人連照顧自己都乏力,還要應付這樣那樣的防疫規定,我們就算不幫忙,是否可以包容些、好言相向些?

 

  話說回來,那張伊利沙伯醫院門外的搬遺體照片,也讓我們驚覺,香港防疫政策所謂的滴水不漏,到底有幾千瘡百孔。

 

  那兩位護理人員及警察明顯就是守在抗疫最前線的戰士,但他們身上的保護裝備,卻是如此薄弱。

 

  看過內地抗疫新聞都有印象,所有跟患者有緊密接觸的前線人員,穿的都是由頭笠到腳那種白色太空服,基本上沒一處皮膚或衣物外露。尤其現在這變種Omicron是由空氣而非飛沫傳播,密不透風的保護裝備絕不可少。

 

  但我們看了幾個月香港新聞,所有前線,包括醫護、救護員、紀律部隊、照顧者、清潔工,在圍封區域也好,在醫院範圍也好,穿的都只是薄薄的雨衣款藍色保護衣,大風一點,衣角還會吹開。

 

  香港不是印度,我們庫房仍有九千幾億儲備,打仗時刻,為甚麼不給在前衝鋒的戰士配件好一點的盔甲、買把好一點的槍?請記住,醫護倒了、警察倒了,七百萬市民也不能倖存。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31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海鮮網購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