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8
六月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推介度:
28/06/2025 - 31/12/2025
14
十一月
中環 PMQ 元創方|TATTOUR HK 2025 :打破國界 一場《國際紋化。貼地交流》全球15地55位頂尖紋身✃雲集PMQ 打造年度最矚目紋化嘉年華 中環 PMQ 元創方|TATTOUR HK 2025 :打破國界 一場《國際紋化。貼地交流》全球15地55位頂尖紋身✃雲集PMQ 打造年度最矚目紋化嘉年華
中環 PMQ 元創方|TATTOUR HK 2025 :打破國界 一場《國際紋化。貼地交流》全球15...
推介度:
14/11/2025 - 16/11/2025

一齊參與守護樹木!二維碼樹木標籤計畫,減少塌樹風險!

一齊參與守護樹木!二維碼樹木標籤計畫,減少塌樹風險!

鄧淑明
智慧城市5.0

  塌樹問題一直被指是現代都市的炸彈,每當雨季來臨,港九新界多處便接連發生塌樹意外。去年六月雨季期間,短短兩星期內全港便發生五宗塌樹傷人報告,其中三宗更連續在四日內發生,情況令人憂慮。

 

  香港為何經常發生塌樹意外?根據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地理及環境科學)詹志勇表示,城市土壤對樹木成長非常關鍵,由於路邊土壤的質素欠佳,沙石成分高達八成以上,土質鬆散令水份流失,而且土壤的沙石多混入建築廢料,包括混凝土及磚塊的碎片,當中含有石灰成分,鹼性高又欠缺養分,構成健康問題。再加上土壤和種植空間不足,大大妨礙樹木健康生長。因此,香港的樹木常被指為「弱不禁風」,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全港錄得超過六萬多宗塌樹報告,便是一大鐵證。

 

  其實,要減少塌樹發生,就要多關心四周樹木,及早認知樹木的健康狀況。由香港理工大學作主導,聯同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地球之友,自2018年起共同開展一個為期三年的智慧城市樹木管理計劃。透過智能傳感技術及地理資訊系統(GIS),配合地理資訊系統平台作為基礎,再運用大數據技術來建立監測系統,收集傳感器的數據和進行分析,大規模監測樹木的穩定性,評估其倒塌風險,從而加強樹木風險管理。

 

  智慧城市樹木管理計劃在全香港的市區和郊區多處安裝了八千個智能傳感器,安裝在樹幹底部的傳感器可量度樹木的三維傾斜角度及方向,繼而透過網絡傳輸,把數據傳送至大學數據中心進行大數據分析。當傳感器監測到樹幹底部的傾斜角度超過臨界點時,系統會立即向樹木管理部門的指定人員發送提示信號,以便及時採取適當的風險緩減措施,防止樹木塌下傷及無辜。

 

  為方便市民參與守護樹木,發展局現正展開二維碼樹木標籤計劃,市民可利用手機掃描樹牌上的二維碼,登入樹木管理部門的網站,獲取樹木的相關資料,包括樹木的品種、屬於原生還是外來物種、樹木特徵、植物趣聞等。而樹牌上則印有樹木獨有的編號,方便市民報告懷疑健康有問題的樹木位置,以便有關當局跟進。預計到2022年初,全港有20萬棵行人路旁的樹木會裝上二維碼標籤樹牌。

 

  樹木可以幫助淨化空氣、阻隔噪音、綠化環境,可謂人類健康生活之源,特別在漫長的疫情下,不少市民都開始有「抗疫疲勞」,要消除這種負面情緒,和樹木互動是最直接天然的方案,有助我們釋放壓力、紓緩疲勞。天文台早前估計,今年將有五至八個熱帶氣旋進入本港五百公里範圍,相信塌樹情況持續,市民應為風雨季作好準備,共同守護樹木,減少塌樹的風險,讓它們茁壯成長。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