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8
六月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推介度:
28/06/2025 - 31/12/2025
23
七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
推介度:
23/07/2025 - 20/10/2025

香港有無「三權分立」的爭議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本港來自6間出版社的8套高中通識書,經教育局審閱後作修改,書中原有「三權分立」內容被刪去或更改。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回應是:「在香港是沒有三權分立」,不論九七前的制度,至九七後根據《基本法》的制度,都不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制度,強調「這些事實必須清楚在教科書中說出」。

 

  教育局局長楊橍雄的說法,特首林鄭月娥在9月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作出回應,予以支持。特首指過去有些司法界人士所說的「三權分立」,應是說「分工」。她認為三權要各司其職,並非「跟中央分權的憲制制度」,而是來自中央授權,由一個行政主導的架構去落實,「而行政主導的核心就是行政長官」。她進一步指出,過往公眾對此議題錯誤理解,今屆政府要撥亂反正云云。

 

  這裏先說說「三權分立」的思想基礎。三權分立的原則,可追溯至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提出政體三要素論,首次把國家政權劃分為議事權、行政權和審判權,並且認為國家的管治,以三權是否調和為轉移。

 

  到古羅馬時代,歷史學家波里比阿(Polybius)在政體三要素的基礎上,提出三要素之間要能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到17世紀,英國思想家洛克發表《政府論》,對權力分立理論有詳盡描述。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立法權屬於議會,行政權屬於國王,對外權涉及到和平與戰爭、外交與結盟。

 

  繼洛克之後,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再發展分權理論,提出「三權分立」說,在《論法的精神》一書,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將三種權力分別交給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管轄,既保持各自的許可權,又要相互制約保持平衡。

 

  究竟香港有無「三權分立」,當然可以討論。但要指出的是,香港在回歸前成為英國殖民地155年,從來沒有甚麼「三權分立」,因為港督大權獨攬,立法局議員全由港督委任,沒有民選。回歸後香港的管治根據《基本法》的條文,而《基本法》雖無寫明三權分立,但多項條文精神,都有「三權分立」寓意,。例如終院首席法官的任命,必須通過立法會,而不是由特首直接委任。可見香港管治雖說是「行政主導」,但特首地位也非超然,可以為所欲為。

 

  但嚴格來說,回歸後香港的管治,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三權分立」。真正的「三權分立」,是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擁有相對完整和獨立權力,職能上「交叉重疊」,才能起到分立和制衡的作用。但香港在殖民地時期屬行政集權,在回歸後除立法監督和司法獨立外又加上行政主導,不是完整的「三權分立」制。頂多只能說,具有真正「三權分立」制度的三分之二。

 

  回歸23年,特區政府如今才重申「三權分立」另有解釋,會否太遲?誤導香港人23年,特首林鄭月娥才說要「撥亂反正」,是否暗示前任特首,從董建華,曾蔭權到梁振英,全都失職?又或者說,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港時,曾提到香港「行政、立法、司法」三個機構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但這種「三權合作」,應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管治,不見得適合香港。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0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