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etnet精彩內容


23條立法須顧及天時、地利、人和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香港的反修例風波爆發後,北京治港人事相繼變動,先是剛卸任的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今年1月4日臨危受命,執掌香港中聯辦,繼而是2月13日,北京宣布由曾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秘書長的夏寶龍兼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此一重大調整,意味北京大幅度提升治港班底的政治地位。

 

  夏寶龍與駱惠寧有一個共同標籤,都是從地方官場自下而上成長起來的「地方大員」。夏寶龍當過教師,駱惠寧當過工人,後來相繼經由共青團逐漸進入官場,而後雙雙成為主政省級的「封疆大吏」。

 

  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迄今已有23年,但香港人心始終未能歸順,及至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嚴重衝擊香港局勢和「一國兩制」,北京作出人事調整,似已意味治港政策行將有變。早在1月20日,駱惠寧履新不到一月,已在《人民日報》撰文,指香港要建立和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弦外之音,似是希望盡快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

 

  到了昨天(4月15日),駱惠寧在「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舉行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剛開通的網站致辭,又重彈此調,表示香港回歸以來,在維護國家安全制度上,始終不夠完善,突出了短板,關鍵時刻會成為致命的隱患,應要盡快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層面下功夫。他特別提及四個「該」﹕「該制定的制定,該修改的修改、該激活的激活、該執行的執行」,聲稱絕不能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

 

  無可否認,自四中全會以來,本港推動23條立法未有進展,而今年新一屆立法會的選舉在9月便要舉行,鑑於上次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民心思變,深恐於9月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又再遭受「滑鐡盧」,喪失對立法會的操控權,令23條立法的進度繼續受阻?會否趁現今立法會建制派有票在手,盡快就23條立法是最佳時機?

 

  如果駱惠寧真有此想法,他的致辭提出的四個「該」,似是對特首林鄭月娥有所「暗示」。特首是否明白這個「暗示」難以得知,但至少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已在同一場合應聲附和,聲稱香港未就《基本法》23條立法,未履行憲制上的責任,是特區政府的一個「空白」,也是特區政府難以逃避的責任。 

 

  但只有李家超的附和顯然不夠,問題仍在特首林鄭月娥的取態。她會在任內完成23條法還是留待下一任特首去做?如果她不會續任,幹麼仍要擔負此一重任?而且她如今已忙於應付新冠病毒疫情,若還要求她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完成23條立法,豈不是要了她的命?

 

  然而政治總是波譎雲詭,風高浪急,駱惠寧在這個骨節眼給特首這道難題,說不定也是對她的測試,若她辦不到,也正好是讓她下台的一個藉口。而事實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而且正如孟子所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香港如今最大的問題是人心撕裂,反修例運動中大批年輕人的躁動,不愛國、不認同國家民族,正好說明這是特區政府國民教育的全盤失敗。也許當務之急是教育,而不是23條立法!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20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