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4
五月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推介度:
24/05/2025 - 24/05/2028
20
十一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
推介度:
20/11/2025 - 31/08/2026

單程證審批應化被動為主動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香港的公立醫院持續有人滿之患,醫生和護士的壓力愈來愈大,不勝負荷。前線醫護人員有呼聲要求政府終止每日150個從內地來港的單程證配額政策,以達致「源頭減人」。近日新民主同盟、人民力量與多個團體發起遊行,要求政府削減單程證配額。這就是所謂「民憤」,不代表示威人士都是理直氣壯。但畢竟「民憤」不可忽視,特區政府更應正視,因為星星之火,足可燎原,也該是政府檢討其人口政策的時候了。

 

  港人排斥新移民,認為他們來港分薄港人的社會福利,可以理解,畢竟人性自私。但另一方面,新移民對香港也有貢獻,而其中不少人來港是基於家庭團聚,將他們摒諸門外,無論出於人道或人權角度,也是於理不合,有歧視之嫌。再說,香港的醫療出現問題,醫護人員應接不暇,有多種原因,不僅病人太多,醫護人手亦不足夠。而病人增多,也與本港人口老化有關。據政府統計處數字,在2006年香港65歲及以上人口約85萬人,至2016年已增至116萬人,增幅近40%。因此醫療問題若只歸咎是單程證人士來港引致,顯然是將問題過度簡化了。

 

  根據統計處的數據,自1997年回歸迄今,合共有接近88萬透過單程證來港的新移民,以全港目前人口近730萬計算,回歸後新移民佔全港人口約12%。這個數字,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經單程證來了多少內地同胞,而是這些新移民有否濫用政策,以及是否符合政策原意。如果新移民來港確是為了家庭團聚,固然於理有據,最怕是有人利用中港兩地程序的漏洞,透過假結婚來取得居港權。如何處理新移民的問題,需要各方人平心靜氣共同商討,可惜現時社會受到「中港矛盾」的對抗心態影響,市民經常將社會問題的責任指向新移民,令到政策的討論往往失焦。

 

  唯今之計,港府至少可以做的,便是向中央要求取回單程證的審批權,完善審理申請者的資格,例如對保證人進行資產審查,確保新移民在港的生活條件維持在基本水平,避免他們一來香港便需要依賴社會福利。現時每日有150名內地人獲發單程證來港定居,但單程證審批完全由內地控制,是否可考慮修改《基本法》,改為由香港負責審批?又或者依然是由中央有關部門擁有審批工作的決定權,但容許港府參與,港府甚至可建議將每日的配額減一半至75個,回復到回歸前的配額。

 

  在單程證問題上,港府的取態顯然太被動,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特首林鄭月娥要有點膽色,不要在中央面前噤若寒蟬,默不作聲,而是據理力爭。當然,成功機會不大,但只要是盡了力,便已經是安撫了民心,市民必會感恩。對於人口增長,港府必須有一個長遠的規劃,無論是醫療、房屋及教育,都與人口多寡息息相關。香港現時已患了所謂「大城市病」,指的是在大城市裏出現人口膨脹、交通擠塞、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物價過高等「症狀」。中國一些大城市如上海,鑑於「大城市病」日益嚴重,已設下了常住人口限制,2035年前不可超過2500萬人。香港在這方面,是否也可加以仿效?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18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