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房屋不夠樓價高、病床不足醫生少的背後真相

余君雋
政是有心

  上星期言猶在耳,說香港特區政府高官和政黨議員,講話準備不足、不信專業人士、不利用被訪機會影響輿論,怎知今個星期又有人講錯!

 

  這個是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他回應新移民逼爆醫院時,竟然說若沒有新移民,公共服務或更「爆煲」。雖然他說的是事實,但卻不明白當事件已造成嚴重錯覺時,講這話是於是無補,只會火上加油。

 

  過去一星期,特首高官已經醒覺?醒目?「閃」了,少出席活動,出席了也不做stand up……總之是不發言,免得講多錯多。只是林正財是好好先生,政治智慧欠奉,和特首高官議員一樣,他可能以為本著良心說話,便一切OK。

 

  林正財說不少新移民來港,從事多是服務業,例如醫護和飲食等,所以才有若果沒有他們做這些工作,醫院人手更不夠,更加迫爆。

 

  他不知道他的話在另一些人的理解是,來港的新移民都是沒接受過甚麼教育,所以做的都是低下階層工作;香港政府不是說要創科,發展高科技嗎?為甚麼接受這些低學歷人士?

 

  政府高官再解釋新移民的貢獻,就被人認為是defensive,結果是給轉移話題,愈描愈黑。

 

  叻少少的就說,我們也力爭那些高學歷的專才來港啊!好了,他的話在另一些人的理解是,輸入這些人才不是和港人爭飯碗嗎?

 

  於是政府高官又解釋,這些專才將帶來甚麼貢獻,又被人說政府甚麼配套也沒有,國際學校少、樓價高,如何吸引專才,結果又是給轉移話題,愈描愈黑。

 

  就是這些官員,雖受高等教育,卻沒文化修養,加上語言技巧差,又沒政治智慧,更聽不進意見,結果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做事永遠事倍功半。

 

  其實,要「糾正」偏離事實的誤解,尤其是十分民粹的論調時,唯一解䆁是數字。

 

取消每天150個來港單程證,就能解決問題?

 

  因為數字會說話,尤其是當連專業人士,律師和醫生都講問題是新移民引起時……

 

  醫院爆煲,就是新移民,一到香港,就去醫院,還要是長期病患。怪不得醫院這麼多人了。

 

  褔利支出大,又是新移民,一過羅湖,上水站落車就去社會福利署申請綜援。怪不得福利開支年年增加了。

 

  輪候公屋人多,當然又是新移民,一到香港,便入紙排隊,他們生仔又多,搞到條隊好長。怪不得等了那麼久也等不到上樓了。

 

  似乎香港的一切問題,都是新移民惹的禍。好了,這樣便十分簡單,只要取消每天150個來港單程證,問題便解決了,是嗎?

 

  先不去講有多少新移民去醫院輪街症、多少新移民攞綜援、多少新移民申請公屋的數字,先看看新加坡吧!

 

星人口增加比香港多,人均居住面積卻大1倍

 

  新加坡的人口從來(由60年代至千禧年)都是香港的一半,她的土地面積也只是香港的一半左右。

 

  但問題是過去15年,新加坡增加了150萬多的人口,至561萬。她以前的人口是香港的50%,現在則是76%(世界銀行2017年數字:新加坡561萬/香港739萬),這15年內增加了150萬人,她有沒有房屋問題?

 

  沒有。新加坡的組屋,類似香港的居屋,面積大過香港一倍,價錢平過香港一大半,居住環境和配套好好多。

 

  每日150單程證名額,一年365日,香港一年接收150 X 365 = 54750人,但事實是過去多年,名額沒用盡,每年平均只有45000左右。即使過去15年,每年用盡名額,共有821250人,仍比新加坡少一半,但為甚麼新加坡沒有房屋不夠問題,醫院迫爆問題?

 

  一句話,都是新移民的錯,甚麼問題都可以解決?真的嗎?不如說我們的發展規劃不夠全面和長久,所以過去20年才不著力開發土地,所以才出現房屋不夠樓價高、病床不足醫生少的情況。

 

  對,是政府官員沒遠見,即使填了1700公頃,仍遠遠不足夠!那些反對填海和開發郊野公園的人,你可知道,我們人均居住面積161平方呎,而新加坡是323平方呎,剛好是我們一倍。

 

  我們不應該住得好一點嗎?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23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