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0
三月
金鐘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李光裕 — 雕塑虛空 金鐘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李光裕 — 雕塑虛空
金鐘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李光裕 — 雕塑虛空
推介度:
20/03/2025 - 14/12/2025
11
四月
尖沙咀香港太空館|重溫太空館四十五年來點滴,與這座「菠蘿包」在維港星空下的故事:星空下的菠蘿包 尖沙咀香港太空館|重溫太空館四十五年來點滴,與這座「菠蘿包」在維港星空下的故事:星空下的菠蘿包
尖沙咀香港太空館|重溫太空館四十五年來點滴,與這座「菠蘿包」在維港星空下的故事:星空下的菠蘿包
推介度:
11/04/2025 - 27/10/2025

我怕見到,一個我們不再認識的香港

余君雋
政是有心

  上調60至64歲人士申請長者綜援歲數的政策,引起軒然大波。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日前在電台節目,為政策辯護時說:「當大家都120歲時,60歲啱啱是中年。」

 

  這句話說笑,沒問題;我和你說,也沒問題;出自特區政府問責局局長的口,就代表政府看法了,政府原來是重新定義「長者」了,也沒有問題。但當政府正推動上調60至64歲人士申請長者綜援歲數的政策時,這說法便太涼薄了。

 

  特首林鄭和羅致光之後多番解釋,上調60至64歲人士申請長者綜援歲數的政策,是因應香港人口結構改變而作出的變動,而政策又是上屆政府作出的決定。他們指出政策並非剝削長者和削減福利開支,多番強調過去幾年,政府投入社會福利和長者福利的開支大幅增長,以證明政策不是為了財政原因。

 

  對,他們說每一句說話都是對的。

 

  今天60歲,不算長者,仍有工作能力;既因為醫療資源多了,人又健康長命了;政府亦帶頭推遲了退休年齡至65歲,以順應潮流,沒有錯。

 

  況且,這些受影響的人,沒有了60至64歲的長者綜援,仍可申請另一個綜援嘛。那個叫健全人士的綜援,金額只是相差一千元右。

 

  看似是對的,卻是錯得離譜!

 

  制訂政策的這些官僚,做得上政策局,肯定做官多年、住在政府宿舍和有司機接送多年,加上人工高、福利好,怎明白一個長者,每月有$3400和$2400的差別?

 

  少了1/3金額,就代表他們吃少了1/3,一日三餐,就變成一日兩餐了。你明不明白?

 

  這不是政策對不對的問題,而是同理心,你們究竟明不明白?

 

  新政策雖說涉及人數少金額細,但在一個沒有退休保障的情況下,重申一次,在一個沒有退休保障的社會裏,貿然改變政策,肯定出事!何況沒有諮詢過社會福利界,更何況林鄭上星期在立法會的譏諷態度!

 

  即使星期二早上補鑊,林鄭說自己只是直言,以後會學習,也只是承認說話未經修飾,而沒有承認政策推出確是傷害了一些人,而決策背後少了一點人情味,還有感恩。

 

  現在或正準備申領60至64歲綜援的長者,是他們不想工作、還是不能工作呢?

 

  這批60-64歲的人士,是戰後出生的一代,這個年齡層佔全港人口比例最多,沒機會受多少教育。要申請綜援的,多是小學畢業後就已工作,做的都是體力勞動。捱了幾十年,還有力氣嗎?

 

  香港8、90年代的成功,有這一批人的努力和價值。即使他們不顯眼,不若林鄭(1957年生,61歲)的光芒四射,不若成龍周潤發(1954年生,65歲)的耀眼奪目,但他們對香港確實付出了不少血和汗。

 

  可惜,當我們縱有萬億家財(財政盈餘),卻不肯為這些人、我們的祖父輩多點關愛時,我最擔心的,就是這些住在天堂的高官,還以為政策是為了香港長遠利益,而失去了一點同理心,而這正是香港最核心最核心的價值時,香港已經不再是我們所認識的香港了。

 

  哀莫大於此。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30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