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3
七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
推介度:
23/07/2025 - 20/10/2025
22
一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 ─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推介度:
22/01/2025 - 31/12/2025

經「山竹」考驗的港珠澳大橋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港珠澳大橋於10月23日(周二)揭幕,由習近平主席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掌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致辭表示,大橋開通後有助三地人員交流及經貿往來,對大灣區發展有重大意義。大橋創下多個國內及國際第一,三地互聯互通,成為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令中國從此由橋樑大國變成橋樑強國。

 

  這項「世紀工程」源於1983年,港商胡應湘提出建橋連接香港和珠海。方釀26年,到2009年粵、港、澳三地終於正式動工,耗資逾千億元。大橋的設計為橋隧組合公路,而不是「一橋到底」,全因大橋跨越的珠江口航道密集,包括5條主要航道,其中一條更是附近海域唯一可供大型運輸船隻通行的深水航道,而要在此航道上建橋,橋面需高80米,橋塔更可能高達200米,問題是港珠澳大橋處於香港國際機場附近,該海域的建築物被限制不得高於88米,所以工程團隊反覆研究後,大橋設計決定以海底隧道連接橋樑。

 

  跟著而來的問題是,海上沒有島嶼可供作隧道的出入口來連接大橋兩端,所以工程人員另要建造東、西兩端的人工島。但是人工島所處的海床上有15至20米厚的淤泥,若移走大量淤泥,將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最後工程人員決定以鋼圓筒圍島的方法造島,將120個直徑22米、高40至50米的巨型鋼圓筒釘入海床,圍出人工島,抽走裏面的海水再填平。每個鋼圓筒橫切面近一個籃球場般大,高約18層樓,重550噸,工程浩大,但也是世界首創。

 

  如今的港珠澳大橋,總長約55公里,包括長22.9公里的主橋、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及4個人工島,預計使用壽命為120年。其中海底沉管隧道,水深40米,施工難度極高,全長6.7公里(約紅隧長度3倍多),已打破了韓國長3.7公里的巨加大橋海底沉管隧道路段的紀錄。

 

  負責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叫林鳴,他的工程團隊曾打算聘請荷蘭專家做顧問,但荷蘭一方當時開出15億人民幣「天價」作顧問費,最終雙方因談不攏價錢而作罷,當時一切只能靠中國工程師摸著石頭過「海」。工程團隊2013年起運送及沉放沉管,其後在海底逐一進行無人接駁,有如「海底穿針」,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用了4年時間完成沉放全部沉管。所以筆者建議要為這位林鳴工程師立個雕像,置於大橋上以作紀念。

 

  本來內地的橋樑工程,一直為人詬病,「豆腐渣」橋樑頗為普遍,「中國式塌橋」更是不斷發生。非正式統計顯示內地平均每年有7.4座橋樑倒塌,不到兩個月便發生事故。有專家分析,除了在建造過程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外,內地橋樑設計的承重多是不符實際。今次的港珠澳大橋讓人較為放心,因為是粵、港、澳三地合作,特別是有香港的的工程師把關,馬虎程度會大大減少。

 

  但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吹襲粵、港、澳地區,港珠澳大橋堅固屹立,沒有重大損毀,證明這不會是「豆腐渣」工程,也等於向港澳居民派了定心丸。今後這座大橋多半能具政治、經濟及社會意義,為港澳融入大灣區發展創造更堅實的基礎。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22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