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關公主導 土地諮詢釀災難?

關公主導 土地諮詢釀災難?

葉劉淑儀
葉劉的地球儀

  近幾年,香港有句流行諺語叫「關公災難」,大意是指本來負責搞好公共關係,向市民傳播正面信息的公關人員,因種種失誤造成反效果,結果釀成「關公災難」。

 

  有位下半身癱瘓的老人家向我投訴,指他在公立醫院求診,不單排期時間長,到預定時間去到醫院,竟然苦等了幾小時仍見不到醫生。為了跟進這個案,我先瀏覽醫院網頁,卻找不到其行政總裁的聯絡方法。我繼而向醫管局公關查詢,誰不知那位公關諸多推搪也不願提供該行政總裁的聯絡方法。

 

  今時今日,不論政府、公營機構或企業,做好公關工作十分重要。可是有些公關過猶不及,以為做公關騷等於做公關工作,或者以為幫老闆做擋箭牌,「把麻煩耍走」便可,往往變成窒礙溝通,使事情惡化。

 

  另一個因為「關公」主導或會釀成災難的例子,便是「土地大辯論」的公眾諮詢。

 

今次「土地大辯論」是一場沒意義的公關騷,不單未能凝聚共識,更已引發階級矛盾,讓社會更難邁向和諧。

 

  今年4月底,特首提倡的「土地大辯論」正式展開,大抵政府覺得土地供應問題太複雜或太有爭議性,不願直接處理,於是把工作「交託」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並且預留1200萬元進行各項宣傳工作,當中公關公司合約486萬元、跨媒體平台宣傳合約355萬元,於是巡迴十八區商場展覽、街站、公眾論壇及問卷等所謂「公眾參與活動」紛紛出台。

  

公眾問卷把土地問題簡單化

 

  然而,這些公關花式對諮詢工作有沒有實質幫助?其實自「土地大辯論」展開以來,各界評論員、傳媒,以至跨黨派議員均猛烈批評,例如公眾問卷被傳媒戲謔為「點心紙」,把土地供應問題過度簡化。

  

  以粉嶺高爾夫球場為例,雖然委員會有提供發展球場的可行性研究資料,包括土地面積、可容納人口等;但這些資料並不足以決定是否發展該用地。土地發展問題複雜、細緻而專業,要決定是否發展一個地區,必須同時研究交通配套、公共設施(例如污水處理)、地理情況、鄰近環境等等。若單提供某些數字便著市民選擇,只會收集到「不知情的意見(Uninformed Opinion)」,這是公眾諮詢工作的大忌,也會達致危險的結果。

 

詮釋意見方法成疑

 

  另一個問題是,政府將會怎樣詮釋這些經問卷收集的意見?是以數量為依歸?還是以其他標準處理?能否做到真正公平客觀?若問卷意見與專家意見相違又如何?例如,幾乎每一個土地選項背後都難免牽涉不同利益,若有利益集團存心影響結果,派出大量人手填寫不記名的問卷,結果將會如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可有考慮過這些情況?

 

  我認為今次「土地大辯論」是一場沒意義的公關騷,不單未能凝聚共識,更已引發階級矛盾,讓社會更難邁向和諧。例如反對保留粉嶺高爾夫球場的人士把球場使用者說成「權貴、特權階級」,卻無視球場對香港高爾夫球運動發展的貢獻,讓討論失焦,要達致共識談何容易。

 

意見紛紜 要有人下決定

 

  更重要是,香港已在土地供應的問題上花掉很多寶貴時間。今次諮詢歷時五個月,即使土地供應小組神速地在一個月內將意見整理好,仍要把報告交到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若屆時有議員反對,或需再召開公聽會等等。結果可能是特首任期過半,政府仍未能拍板作任何決定。

 

  有時事評論員曾經指出,政府要如何增加土地供應,行政長官心中理應已有腹稿。但若諮詢結果並非如她所想,是否浪費時間及資源?另外,香港過往都是透過填海來增加土地供應,例如將軍澳、大埔、屯門及荃灣等新市鎮,部分面積均是靠填海而來。然而,在「Not In My Backyard」的心態下,填海造地的選項也會有人反對,難道政府就要放棄填海?

 

  有位看完「土地大辯論」商場展覽的市民向我說:「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每個人都有不同意見,但最重要卻是有一人要下決定。」若特首和政府已心裡有數,何不爽快一點,把發展方向直接告訴市民,我相信只要方案對香港有利,便應該坐言起行,市民也會接受。反之,別讓 「關公」把特首害慘了。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1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海鮮網購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