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8
十一月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推介度:
28/11/2025 - 29/11/2025
23
七月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房用具、清代軍事文物及慈禧太后肖像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展出逾 60 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重點展品包括珍貴清宮文...
推介度:
23/07/2025 - 20/10/2025

這是商業陰謀嗎?

嚴浩
嚴浩 LIKE!

  我曾分享過一項研究︰只要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攝入糖份,例如每天你習慣在下午茶時候享受一份甜品,或每天都喝一罐約500毫升的汽水(含有大概十粒方糖,你沒有看錯,正是十粒),那麼你的大腦就會接收到需要長時間釋放多巴胺的訊號,因為大腦中被激活的「獎賞路徑」需要更多的多巴胺來滿足愉悅感。

 

  糟糕的是,很快大腦會對糖產生耐受性,也就是本來十粒方糖可帶來十分滿足,但耐受性產生後,十粒方糖只能帶來六分滿足,於是大腦釋放暗示「請來更多的糖吧!」這便是糖上癮。這個大腦的墮落過程,與藥物上癮、毒品上癮等各類上癮一模一樣。

 

  成癮事小,令基因受損則事關重大。據英國衞生科學院的研究,證實高糖粉食物會對多達900多的大腦基因造成傷害,其中涉及下丘腦的基因和海馬迴的基因,它們會嚴重阻礙腦細胞之間的正常溝通,並嚴重破壞大腦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

 

  其實在發達國家人們早就不是因為「餓」才吃東西了,食物變成一種能帶來愉悅的感官享受,那麼如何才能讓人們從食物中獲得愉悅與滿足呢?正如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塞爾日•艾哈邁德(Serge Ahmed)的回答︰「糖。」只要增加糖的分量,就能讓已不餓的人產生進食慾望,並吃得更多。這大概解釋了為甚麼你雙腳會常常不自主地在一塊美味的蛋糕面前停下來,或者看電影時你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吃掉一大盒爆谷。

 

  下次你去超市購物,留心一下購物籃中有多少加工食品、汽水和高糖份零食,便可知道你是否已跌進一個巨大商業食品陰謀中而不自知了。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