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應付校園播「獨」 需立法更需對話

應付校園播「獨」 需立法更需對話

葉劉淑儀
葉劉的地球儀

  本學年開學,校園及社會均不寧靜,自從9月4日在中文大學校園多處地點出現港獨橫額及標語,期後多間大學接連「嚮應」,校園民主牆紛紛擾擾,甚至發生不同立場學生怒撕標語、粗口謾罵等事件。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十大校長與及各政黨組織先後發出聲明,表明反對港獨,呼籲學生移除相關橫額標語,但作用不大,標語拆一掛百,風波仍發酵了大半個月,直至9月21日,中大學生會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將會移除懸掛在中大文化廣場的「香港獨立」橫額,校園播獨風波才稍稍緩和。

 

中大學生會其後移除了懸掛在中大文化廣場的「香港獨立」橫額。(中文大學學生會fb圖片)

 

「聲明」姿態大於實際 「集會」加深撕裂

 

  特區政府、政黨組織習慣以「聲明」表達立場,或是譴責等等,惟很多時是姿態大於實際。

 

  在這場風波期間,特首林鄭月娥先後於9月8日及19日,發表講話聲明。第一次發言避重就輕,用詞溫和──「港獨不符合『一國兩制』、《基本法》以及香港社會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對於大學校園內持續出現此等違背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的言論,我亦予以譴責。……言論自由並非完全沒有限制,而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也非鼓吹歪論的藉口。」

 

  第二次的聲明她依稿照讀,用詞重得多,語氣也強硬得多──「香港是一個文明社會,我們有文明社會應有的道德底線,所以任何粗暴、侮辱性、恐嚇性的言論都是不能接受。所以我呼籲社會各界應該冷靜下來,是其是、非其非,不要把香港推去一個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區《基本法》權威、破壞社會安寧,亦踩到我剛才所說一個文明社會底線的危險邊緣。」

 

  十大大學校長於9月15日才發出聯合聲明,時機有點太晚,用詞也十分溫和──「我們珍惜言論自由,但我們譴責最近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言論自由並非絕對,有自由就有責任。所有下列的大學,特此聲明,不支持「港獨」,並認為這是違反《基本法》。」

 

  可惜的是,不論上述發言、聲明譴詞用字強硬或溫和,也沒能完全說服學生,中大學生會至9月21日才表示將拆掉其中一幅橫額,但各大校園其他標語仍在,反映雙方的基本分歧仍在。之後,有強硬建制人士舉行反港獨集會,集會上出現了十分激進的「Soundbite」,今後即使再有類似集會,也無助緩解社會氣氛,反而是火上加油,加深撕裂。

 

  

中文大學民主牆曾被貼港獨標語。(中文大學學生會fb圖片)

特區政府無法可依

 

  我相信在香港社會甚至在國內,均有聲音認為,香港不能有人倡議或推動港獨,因為台獨已是個大問題,若香港出現港獨思維,在年輕人心中植根,在社會蔓延,甚至發展成港獨運動,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有意見認為必須強硬清除港獨標語,必須及早遏止港獨思潮,可以理解。

 

  然而,這讓大學十分為難,因為校園民主牆歷史猶久,象徵意義濃厚,大學校方和學生會一直有管理共識,多年來相安無事,校方實在難以單方面修改規則,這只會引來更大反彈。

 

  特區政府更加為難,因為歸根究底,香港沒有相關法例處理「分裂國家」的問題。

 

  《基本法》第一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本年7月1日第五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的發言指出,「當前,『一國兩制』的實踐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完善,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有待加強,社會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問題上還缺乏共識。」

 

  即是說,香港法制未完善,目前法例並沒有為「分裂國家」下定義,也沒有「分裂國家」這罪行,對於怎樣處理「港獨」、「宣揚港獨」、「張貼港獨標語」等等,現在根本無法可依。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曾指出,學生於校園內掛上「香港獨立」的橫額,可能已觸犯《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煽動意圖」罪行及第10條。可是,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則指出,「暫時未見本港有刑事或強制性法例,指展示有關橫額或字句是犯法。雖則『香港獨立』一說,有違《基本法》中的『一國兩制』規定,但現階段並不存在違反《基本法》的人士要面對任何具體罰則。」(《明報》5/9/2017)

 

  既然出現了不同的法律意見,律政司是否能就「展示港獨橫額」等行為提控,或能否成功檢控,仍是未知之數。

 

長遠需立法

 

  我認為,在大學校園持續出現港獨標語,可說是以另一種方式呈現的「佔領行動」,反映新政府上場沒能化解矛盾,香港社會的真正分歧在於「對中國的態度」,很可惜,DQ議員、覆核刑期、雙學三子入獄等等事件,已把社會推回那79天的佔領時空,加強了部分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國家的抗拒,觸發了新一輪衝突。

 

  要如何突破目前僵局,的確困難重重,長遠而言,始終需要立法。

 

  然而,我一直強調,有關國家安全的法例,適宜在沒有逼切危機,社會風平浪靜的時候處理,因為氣氛平和才能造就冷靜理性的討論,避免情緒化的、不理性的爭辯。

 

  惟有通過理性的討論,適當的立法程序,才能制訂符合「一國兩制」原則、維護國家安全及領土完整,同時符合普通法的原則、保障人權自由的法例。屆時,何謂港獨、宣揚港獨、煽動、分裂國家……等等,均需下清晰的定義。

 

  因此,我認為社會需摒棄謾罵,回復理智,以冷靜的態度,為立法奠下基礎。

 

更需要對話 撫平年輕人的心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深思,年輕人的鬱悶是甚麼?他們為甚麼會認為港獨是出路?是不是教育出了問題?

 

  我希望透過理性對話,呼籲年輕人向社會交待他們真正關心的議題,也希望他們明白,隨意張貼港獨標語對香港所造成的傷害,遠遠比他們想像中的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1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